课堂教改的三大误区

文章作者:找私服  文章来源:www.zhaosf.org 更新时间:2011-11-1 23:16:44 浏览次数:230
 面对传统的教学方法,落后的教学手段,广大思想政治课老师用于改革,为创出困境而努力拼搏,成效显著,但并不是说没有问题、没有失误本文就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几个误区谈一点看法,供同行探讨。
    误区之一;颠倒师生主次关系
    课堂教学,谁主沉浮?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: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,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,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,由此可见,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中,起主导作用的只能是教师,而不是学生。教师的教不能由学生的学来代替。否则,就不能称之为课堂教学了。有这样两节教改课:第一节,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教学提纲全部战士在学生面前;然后让学生按教学提纲阅读和理解教材;最后教师出示练习题,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。名曰:“学生试讲法。”第二节,教师课前准备好教学提纲并安排学生预习,课堂上由学生按教学提纲一次讲解(一个问题一个学生);最后教师出示练习题,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。名曰:“学生试讲法。”在评课中,执教教师陈述了以上两节教改课的三个优点:一 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,促使学生由“学会”向“学会”转变,二是由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,改变了“教师讲,学生听”的传统教学模式,三是有利于把教师从“口中并用”中解放出来。
    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确实是对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大胆改革,其创新意识是应该充分肯定的,从实践上看,却陷入了误区:第一,不论是“学生自学”,还是“学生试讲”,都是以教师不讲来改革“教师讲”勇学生的血 来代替教师的教,这样做虽然肯定了学生的主体作用,但否认了教师的主导作用;第二,作为课堂教学,教师用“传道,授业,解惑”的职责、有“划船”、“搭桥”的作用、教师课堂上不讲课,大有偷懒和失职之嫌;第三,学生由“学会”向“会学”转变需要有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条件,没有“学会”便不可能有“会学”;第四,对概念,原理仅靠学生自我理解,对重点热点问题只靠学生自我突破,对难点,疑点问题让学生自我解决,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,教和学双方都不具备这个能力,uomer”学生自学“和”学生试讲“也不符合学生的实际。如果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缺陷,由教师重新讲解,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又是不允许的。
    误区之二:滥用教学媒体
    运用教学媒体,改变了”一枝粉笔,一张嘴,教师从头讲到尾“的旧教学模式,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,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,思想政治课与社会省会紧密相连,时代感强,运用媒体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,因而被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广泛采用。而教学媒体仅是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,如果滥用教学媒体,就会适得其反,其表现有三:
    (1)花拳绣腿,舍本求末,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为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,几乎挖掘了教材中所能运用的一切知识点,利用了一切所 能利用的媒体,被称为”陆海空(录音、录像、投影)三军并用;民兵、预备役(实物、挂图)呐喊助威,“课堂上热热闹闹,学生大开眼界,但教学形式,而主要是看教学目的是否达到。如果教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教学形式上,搞花拳绣腿,就会舍本求末,违背教学规律和原则。
    (2)“懒惰娘的裹脚布,又长又臭。”运用教学媒体一要适量,二要恰当,一般来说,运用单个媒体的时间量,二三分钟即可,运用媒体的总时间量应控制在8分钟左右。教学媒体所提高的材料,既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,又要与理论相一致,如果用一个学生不熟悉的材料来说明新的知识。不知对不知,学生会更不知,如果材料,理论两张皮,学生不知所云,教师也不能自圆其说。有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,在讲完矛盾普遍性原理以后 ,用14分钟的时间放了一段8年抗战的剪辑录像,14分钟,占去了该节课时间的1/3,思想政治课变成了“放像课”;用8年抗战的资料来说明矛盾普通性原理,又不伦不类。不痛不痒。时间过长。选才不当,就像“懒婆娘的裹脚布,又长又臭。”
    (3)“好钢不用在刀刃上。”运用教学媒体的目的的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,启迪学生积极思维;二是突破教学重点,难点和热点。有的教师往往只注重第一个方面,而忽视了第二个方面,把现代化的电教工具或实物标本仅用在学生已知或意知的知识点上,而重点,难点和热点则仍靠教师的“一枝粉笔、一张嘴”来突破,这就是“好钢不用在刀刃上。”
    误区之三:为问而问,问而无度
    设问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途径,通过设问,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并反馈教学效果,提高教学效率。但在实践中,也存在着为问而问,问而无度的现象,其表现为:
    (1)满堂问,有的教师一登上讲台就开始提问,一文不可收拾,左一个“是不是”右一个“为什么”,一堂课问了几十个问题。教师" 一本书,一张嘴,从头问到尾“;学生左思右想。极度紧张,疲惫不堪,累了教师也苦了学生。
     (2)浅易俗。只问”是不是“、”“对不对”。不问“为什么”、“怎么办”;只提简易思维的问题。设问层次要求低,流于表面形式,谓之“浅”。:易“有两种情形:一是教师对书提问,学生看书回答,”惟书“而问,无异于照本宣科,死记硬背;二是设问简易,不思即答。一问一哄,形式热闹,实际无效,因而问如不问。”俗“是教师设问方式俗套,缺乏变化和创造性,设问方式多种多样,应依据教材特点、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,“戏唱三遍无人看”单调,同一的设问方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,高级形式的设问题即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,它需要教师的创造性劳动:提供新材料,创设新境界,如果教师的设问仅限于教材,就不能将学生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。
    (3)偏难度,设问与僻点。冷点、钻空子、找岔子,谓之“偏”超越教材,超越学生知识范围、承认化、专家化、谓之“难”;刁钻古旧、故弄玄虚,谓之“怪”。偏难怪的设问,学生束手无策、望而生畏了;“摘不到桃子”,严重挫伤了“摘桃者”的积极性和进取心,因而主观为“活课”。客观变“闷课”。
    日本教育家把课堂提问分为“重要的提问”和“徒劳的提问”。一要讲究提问的科学性,适时、适量适度,教材的重点、难点、热点、学生学习中的一点、误点和易混点都是提问的最佳点,不偏少,不骗多,即紧张又活泼。不偏易、不偏难,唾手不可得,“跳一跳”又“摘得到”。二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;精、巧、新、活。“精”是设问的典型性和概括性;“巧”是设问的灵巧性和科学性;“新”是设问的利益新,材料新;“活”是设问的形式活,内容活,答案活。只有遵循设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,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、发展学生智力,演出和谐,合拍,优美的师生“二重唱”。
    分析教改中的失误,并非否定教改中的成绩,更不是否定教学改革,因为成绩与问题。经验与教训总是相伴而生。只有总结经验,吸取教训,发扬成绩。才能尽快走出误区。
最新文章
热门文章

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 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 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 享受健康生活
网站备案登记号:京ICP备05037113号 建议使用:1024×768 分辨率 IE5.0以上版本
© 2011 www.zhaosf.org All Rights Reserved(注:找私服只收录官方授权游戏信息,非官方授权游戏请在办理业务之前告知)
*注释:找sf发布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。请玩家仔细辨认zhaosf信息的真实性,避免上当受骗!网站地图